采光分析软件的使用流程大致如下:
软件选择与准备
选择一款合适的采光分析软件,如绿建斯维尔或PKPM等。
确保软件已安装并熟悉其界面和功能。
导入模型
如果是使用绿建斯维尔等支持一模多用的软件,可以直接导入已有的节能和日照模型,避免二次建模。
如果使用PKPM等需要独立建模的软件,则需要先建立建筑模型和输入相关参数。
采光设置
在软件中选择采光标准(如01年和13年的标准)。
选择采光气候区,例如南方多雨区应选择“多雨地区”选项。
设置地面和墙面的反射比,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进行调整。
门窗设置
软件会自动提取模型中的门窗信息,设置门窗的结构档光系数、玻璃透射比和反射比等参数。
房间功能设置
确定建筑的类型,并通过“建筑类型”选项进行修改。
软件会根据建筑类型智能匹配房间类型,并为每个房间分配采光等级。
采光点设置
根据采光标准计算最小采光系数,设置采光点。
软件会自动绘制出最小采光点,并在有多个窗户的情况下进行相应调整。
生成分析结果
进行区域分析后,可以将结果转换为分析图,作为报审和汇报的素材。
利用三维采光功能,获得房间某一视角的照度、亮度等值线或伪彩色图,直观评价采光效果。
结果输出与优化
检查分析结果,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
输出最终的分析报告,以供项目团队和相关方参考。
建议:
在使用采光分析软件时,建议先详细了解软件的各项功能和操作流程。
对于复杂的建筑项目,可以结合多个软件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采光效果的最优化。
定期更新软件,以获取最新的采光标准和功能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