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软件建模的过程如下:
启动和界面熟悉
启动MARC软件并熟悉用户界面。界面主要分为五个功能区:主菜单(MAIN MENU)、操作显示窗口、静态菜单按钮等。
几何建模
使用主菜单中的功能按钮进行几何建模。这些按钮包括增加(ADD)、删除(REM)、编辑(EDIT)、显示(SHOW)等操作,用于建立节点(NODE)、单元(ELEMS)、关键点(PTS)、曲线(CRVS)、曲面(SURFS)和实体(SOLIDS)等基本几何形体。
网格划分
利用自动网格生成技术将几何点、线、面元素转化为有限单元的节点、线单元和面单元。MARC提供六面体网格生成器和Rebar单元生成器,支持面网格或体网格的自动划分。
网格操作
对网格进行各种操作,如复制、移动、扩展、对称、转换、单元阶次转换、检查、重排、相交、清除、松弛、拉直、重划分、附着等。
细节设定
在建模过程中,可以设定单元类型(如4节点或8节点)、曲线类型(如直线或圆弧)等细节,以满足特定建模需求。
保存和检查
在建模过程中,定期保存工作,并检查模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确保后续分析的准确性。
分析求解
完成建模后,进行有限元分析求解。MARC支持多种分析类型,如动力固结分析、渗流分析、应力分析等。
结果输出
分析完成后,输出分析结果,根据需要进行可视化显示或进一步处理。
建议:
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建模: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建模方式,自顶向下适合复杂结构的快速建模,自底向上适合逐步细化模型。
利用网格生成器:自动网格生成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建模过程,提高效率。
定期保存和检查:避免因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丢失,确保建模过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