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涉及软件侵权的比对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软盘内容或目录文件名对比
直接对比被识别的软件与正版软件的软盘内容或目录、文件名。如果完全一致,可能表明存在未授权的复制或使用。
安装过程对比
观察两套软件同时或先后安装时的屏幕显示,包括软件信息和使用功能键后的显示。如果相似,可能表明安装手段一致。
安装后目录及文件对比
对比安装后的目录和文件,包括文件名、文件长度、创建或修改时间、文件属性等。尽管侵权软件可能修改了部分文件,但大部分文件应保持一致。
使用过程对比
对比软件使用过程中的屏幕显示、功能、功能键、使用方法等。特别是屏幕显示,需仔细对比普通文本、下拉菜单、弹出菜单的方位、内容和选择项等。
代码对比
对两软件的程序代码进行对比,这是最直接的侵权认定方法。通过对比源代码或目标代码,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的部分。
技术取证
利用专业软件分析工具进行取证,如软件指纹分析、系统日志审查、注册表检查、内存镜像分析和网络流量分析等,以确定是否存在未经授权的软件使用。
缺陷及运行特征比对
查找相同缺陷和分析运行特征,如启动时间、响应速度和特定操作下的表现。若被诉侵权软件与权利软件在这些方面高度一致,可能增加实质性相似的可能性。
使用说明书及外观布局比对
对比使用说明书和软件的整体外观布局,如控制器面板和键盘布局。高度相似的使用说明书和外观布局可能暗示软件设计和功能实现的一致性。
操作界面及相关元素比对
对比软件的操作界面及相关元素,如游戏界面、步骤、方式和人物等。若基本一致,且出现授权原告著作权的原始著作权人信息,可以直接认定实质性相似。
实质性相似加接触分析法
结合实质性相似和接触分析法,先分析软件的文字和非文字部分,若存在相似之处且侵权方有接触过正版软件的证据,则可认定侵权。
综合以上方法,可以较为全面地比对和鉴定软件是否存在侵权行为。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或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