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面对软件侵权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发告知函或警告函
软件权利人会首先发出律师函或警告函,要求企业说明软件使用情况。企业收到此类函件时,应咨询律师,并在律师指导下核实和排查是否存在侵权行为。
行政投诉
如果企业被投诉,应咨询律师,并在律师指导下及时停止使用侵权软件,并保留相关证据。企业还可以考虑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投诉,追究行政责任。
法院起诉
在严重的情况下,企业可能面临软件权利人的起诉。此时,企业应咨询专业律师,积极应诉,可以考虑和解以降低赔偿金额。
选择正版软件或替代软件
企业应尽量使用免费的可替代软件,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正版软件,并保留相关凭证。对于确有需求的付费软件,购买后需明确使用限制,避免超范围使用引发侵权。
区分员工个人使用行为
企业应明确要求员工不得使用侵权软件,尤其是在处理企业指派的工作时。员工私自使用侵权软件也可能使企业面临侵权风险。
选择软件托管服务
企业可以考虑将软件服务委托给第三方软件服务提供商,并签订托管服务合同,提前约定软件著作权纠纷责任,以降低侵权风险。
内部审核与自查
企业应对所有使用的软件进行自查,核实授权情况,及时卸载涉嫌侵权的软件,并进行内部整改。
积极沟通与和解
在收到警告函或面临诉讼时,企业应保持冷静,积极与对方沟通,争取合理的价格购买软件或达成和解,以减少赔偿金额。
组建专业法律团队
企业应组建包括熟悉知识产权法律的律师在内的专业法律团队,对案件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侵权情况和潜在风险,并制定应对策略。
收集与保存证据
企业应细致收集与案件相关的所有资料,包括开发过程文档、使用协议、用户反馈等,以证明软件的合法性及自身并未实施侵权行为。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可以更有效地应对软件侵权风险,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也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员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因个人行为导致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