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专利侵权软件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全面覆盖原则
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必须包含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具备了权利要求中的每一项技术特征,或者说逐一要素相同,那么专利侵权成立。
等同原则
当被控侵权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必要技术特征在表面上看不相同,但实际上实现了相同的功能、达到了相同的技术效果时,视为等同,也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文义侵权(Literal Infringement)
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全部表现于专利请求项中,符合全要件原则,即符合文义请求即构成侵权。
均等论(Doctrine of Equivalents)
当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未全部表现于专利请求项中,但两者技术特征比例不符之处,实际上没有实质性的技术改变,符合均等论即构成侵权。
其他侵权行为
未经软件著作权人许可,对软件进行修改或翻译。
未经许可制造、使用、销售、进口或者提供他人使用专利产品。
在他人软件上署名或篡改他人软件上的署名。
确认专利权的有效性
专利必须是有效的,无效的专利不受法律保护。
判断侵害行为的违法性
侵害行为是否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只有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前提下,未经许可实施专利的行为才构成侵犯专利权。
建议
在进行软件专利侵权判定时,建议遵循以下步骤:
解析专利请求项和被控侵权对象的技术特征:
明确专利权利要求中的每一个技术特征,并逐一与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的技术特征进行比对。
比对技术特征:
判断是否符合文义读取,即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包含了专利请求项中的所有技术特征。
适用均等论:
如果不符合文义读取,需要检核是否适用均等论,即是否存在实质性的技术改变,但实现了相同的功能和技术效果。
确认专利权的有效性:
确保所涉及的专利是有效的,无效的专利不受法律保护。
判断侵害行为的违法性:
确认被控侵权行为是否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并未经许可实施专利。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较为准确地判定软件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