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要点解读
一、适用范围
《网络游戏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涵盖了网络游戏的研发、出版、运营以及游戏币的发放和交易服务。所有网络游戏经营活动,包括运营、游戏币交易等,都需要获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并满足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人数和内容审校制度要求。
二、运营规范
禁止买卖、套用版号:
明确禁止买卖和套用游戏版号的行为。
禁止匿名游玩:
要求游戏必须以实名形式运营,禁止以游客模式匿名游玩。
限制诱导性奖励:
不得设置每日登录、首次充值、连续充值等诱导性奖励。
限制虚拟道具交易:
禁止通过炒作、拍卖等形式提供或纵容虚拟道具高价交易,并要求设置用户充值限额。
测试用户上限:
对游戏技术测试设置了用户上限,并明确了运营与测试的区别。
明确运营定义:
包括公开提供可直接注册登录服务器的客户端软件、向用户收费、通过商业合作广告销售等方式获取收益等行为均视为运营。
三、法律依据与政策核心
版号有效期:
新规定将游戏版号的有效期从3年缩短至1年,并要求在获批后一年内上线运营。若超期未上线,需向省级出版部门书面说明理由,否则可能面临版号失效的风险。
四、未成年人游戏保护
限制游戏时间:
开发商需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
实名注册制度:
严格执行实名注册制度,避免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
五、游戏内容审查
内容健康:
游戏内容必须健康、积极向上,不得包含违法违规、色情暴力等有害元素。
购买机制明示:
开发商应明示游戏内购买机制,禁止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
六、宣传推广规范
证明文件查验:
提供宣传推广服务的单位需查验服务对象的相关证明文件,核对广告内容。
禁止高额打赏:
网络游戏直播中不得出现高额打赏。
建议
加强合规性:
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单位需严格遵守新规,确保所有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保护未成年人:
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和实名注册制度的执行,保护其身心健康。
内容自审:
游戏开发商应加强游戏内容审查,确保游戏内容健康、积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透明消费:
明确游戏内购买机制,防止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保护玩家权益。